[思维实验] 沈沐阳个展开幕&学术对谈回顾
2024年6月7日,沈沐阳个展在觀空间画廊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由陈观宝策展,蓝庆伟担任学术主持,呈现了沈沐阳近几年创作的《博弈论》、《文明往事》、《思维实验》等系列作品。
开幕现场
学术对谈
陈观宝:关于绘画作为语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当我们谈及语言时,无论是文学、哲学还是其他学科,语言都是我们最基础、最根本的交流工具,它涉及到符号、定义、概念和推论,以及逻辑间的表达。然而,艺术中的语言与科学、文学、哲学中的语言有所不同。在艺术中,我们更多地运用非线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接下来,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各位艺术家老师,期待大家结合自己的绘画方式和个性视角去阐述和交流。
何多苓:从国内文化艺术发展来看,川美的老艺术家及其批判形式主义作品曾引起轰动。随着时代变迁,绘画从宣传工具转变为艺术本身。沈沐阳的成长环境与前人不同,需靠自身努力和才华赢得认可。这促使他们更注重绘画语言与技术的探索创新。过去,艺术作品主要靠题材吸引观众。然而,在当代艺术领域,仅靠题材已不足够。因此,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并依靠独特的语言和视觉表达方式。这使我联想到“解构”一词。与建筑学中的结构不同,绘画中的解构运用有其独特性。现在的艺术家们,如沈沐阳这一代,已经将这种解构的运用推向了更深的层次。他们在绘画中不仅注重结构的拆分与重组,更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对解构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度。
他看起来像是在随意涂抹,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的作品蕴含着严谨的情节逻辑。他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是将原本清晰的情景进行拆解,然后再重新组合,形成独特的视觉表达。这种对形体的拆分与重组,以及整体碎片化的处理方式,在他的每张画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艺术家 李邦耀 发言
李邦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影响,尤其在四川地区,使得70–80年代川美人才济济。随着时代演进,川美每代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均有显著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变化的发生呢?新一代如94年生的沈沐阳正经历艺术变革,实际上,我们近年来已经见证了绘画领域的巨大变化,而四川地区在这一变化中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当这一代艺术家推进他们的绘画进程时,与70-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也不一样,这种变化与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变革有关。沈沐阳的绘画无论是从语言、力量、速度等技术方式来看。他都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品质,另外在创作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拼接与重组、打散与构成,从另一种视觉观察这个时代;这些问题反映了艺术家们对创作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今天的艺术家们普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蓝庆伟:我想将我们讨论的话题范围再扩展一些。因为今天的这个学术议题,并不仅仅针对沈沐阳的,应该是针对当下的。这个话题还包括了摄影以及如今科技或多元艺术背景影响下“绘画何为”的思考。
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并不是一个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大时代,甚至是在消解时代特征的时期,但在漫长的美术史中,我们不由得会期待明天更好。然而,与中世纪上千年的区别相比,我们在此基础上需要思考绘画该如何处理这些转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对象实际是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你在荒山上捡起一块石头,它的寿命可能超过我们几倍甚至几千倍,它本身没有变化。那么,变化是什么呢?变化在于我们在不同时代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反映出每个人的心情和处理方式。当然,绘画者面对时间困境核心在于如何转变。
沈沐阳 文明往事——唱诗班的谢幕
布面综合材料 200x160cm 2023年
蓝庆伟:在去年《流变的图像》展览中,我们进行了绘画的专题讨论,大家共同在全球视野下探讨了这个问题。面对科技,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翻译或再造的过程,即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和手上呈现的是两件事。很多人讨论AI如何生成图像,但我认为核心在于,我们的人脑是一台强大的计算机和处理器,人工生成图像的核心要素并不是数据和机器的问题,而是人的因素、思想观念的因素,和自我独特的思考个体。
另外,我想讨论的是“艺术批评的无力感”逐渐在展览中发生。近几年的展览,经常采用年代学的划分方式举办展览,如“80后”“90后”等称谓。虽然这样的称谓有一定道理,代表以十年为界的一代人,但难以找到像85美术运动那样具有风格学和思潮性的概括。因此,大家选择了一个更通俗的方式,用年轻人或年代学术语来代替,这似乎是一种妥协或总结,其中包含了年龄因素。然而,我个人则反对这种称谓。是否“年轻”取决于作品而非年龄。
沈沐阳 思维实验——浪漫史与工业文明
布面综合材料 140x100cm 2022年
蓝庆伟:另外我注意到有些画家正在寻求理论直接指导创作的方式,而非源于艺术家的直观感受和直面画布的勇气。在今天,我们纵观几千年的艺术史,可以发现艺术家的直观感受和直面画布的勇气所带来的作品是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虽然有其价值,但它们更多地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分析,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如果过于依赖理论来指导创作,那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会受到损害。
接下来,我想探讨一下沈沐阳的作品。刚刚多位老师已经围绕他的作品发表了很多看法,而我想接的是关于艺术史上的思考。从杜尚开始艺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催生了绘画历史的新概念。虽然这些变革并未直接宣扬绘画的意义和作用,但他增加了非绘画艺术研究的新概念,如寻常物的嬗变、消费品的神圣化,以及李邦耀老师所提及的肉身介入空间形成的艺术。
沈沐阳 笑话集——晨练
布面综合材料 160x130cm 2022年
蓝庆伟:在当今这种巨变的背景下,与风景自然相比,我们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艺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既是图像的生产者亦是图像的消费者,甚至是困在其中而不自知。原本是作为内容生产者的我们,如今都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我们在这些沉浮中,呈现自己力量的同时,也时常感到迷失。这需要跳脱其中的上帝视角重新审视它。我想提示的是,技术越发达,信息就越闭塞。基于此,如何让一叶扁舟在这个汪洋大海中能够静止不动或锚定方向,持续不断地深入探索。这意味着在风起云涌的艺术发展中,如何锚定一个方向并持续努力是最为关键的。
无疑,在二维空间的探索中仍然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沈沐阳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进行创作。如今我们可以用“色彩”这一概念来描述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丢弃了我们熟知的具象元素,不断地调整画面系统,这种绘画系统更追求手感。在这个过程中他自然而然地摒弃了油画的准确性和再现的精确性,营造一种称之为块面感的色感与快感。
我注意到黄海清的作品正在逐渐摒弃对“冰镇”系列的细节。最初,他试图探讨冰镇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指向非常明确,能迅速将观众带入文人或传统书画的氛围中。然而,在海清最新的作品中,他正在逐步解构这些元素。希望画面不再通过直观的图像给观众带来直接的引入感和概念,而是引导观众去深入分析艺术家为何如此处理绘画。
沈沐阳 文明往事——大禹移山
布面综合材料 140x100cm 2024年
陈观宝:一般理解的绘画语言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呈现结果的“客体”,换句话说,当我们现在讨论绘画语言时,实际上是在探讨艺术家的表达方式。然而,“绘画语言”作为主体的时候,我认为是探索和表达的过程,结果反而不重要,是不是这样?这让我想到一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说过:艺术是一种表达,但是不代表可以交流。石老师刚才也提到了,他在绘画中探索了多种方式,就是希望不被限定,想要进行抗争,想要逃脱某种束缚,这既体现了艺术家的姿态,也展示了他们的觉悟,甚至是一种警醒。我认为,无论是哲学还是艺术的语言和关系,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黄海清:近年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绘画本身和自我表达,从人的自身出发,强调人的重要性和内心感受。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绘画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疫情前曾经长达十年,我选择了行为艺术作为我的创作表达方式,曾暂停了绘画一段时间,疫情一度的封闭期间我思考和梳理了之前的创作,然后重新开启绘画,也找到了新的题材,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能够更深刻地触动我们的内心。今天是高考日,我们也看到了题目讨论AI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虽然AI快速发展,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问题。然而,人的状态是AI无法替代的,因此绘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抒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感受。我和沐阳年龄相仿,我们接触的新事物和所处的时代与上一代艺术家有所不同。现在,我们更多地靠自我裂变和爆发来进行创作。因此,我将行为与绘画相融合,将图像消融到色彩画面中。
沈沐阳:在本科时期,我受到多位老师影响,阅读丰富了我的认知,为创作提供了多角度思考。绘画对我而言,既是乐趣也是自我表达。虽有不少作品未达预期,但我仍在不断探索和突破。细微改变,如换笔或用刮刀,都能寻找新艺术感觉,享受创新的乐趣。作为与图像时代共成长的一代,我尝试拆解图像深层含义并重新构建,像导演编排戏剧般创造图像。同时,我惧怕过多关注,因我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不愿所有想法都被清晰解读。我保持构思的模糊性,保留探索和想象的空间。
江衡:观看沈沐阳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受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技术表达与内心世界的紧密连接,这与其个人经验、生活环境和知识结构相关。艺术家的创作源于内心的需求,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他们的创作也不因社会发展和变迁而改变,他更注重内心的需求,这也许是新一代艺术家创作的共同特点,他们是随心所欲的。老一辈的艺术家的创作背负着特定时代的情境和理想,创作态度严谨,对我们这一代人有间接的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经历和关注点都是独特的。艺术作品中呈现何种意义和何种面貌,对于个体艺术家来说驾驭二维平面绘画的语言方式都会很合理,主题“以绘画语言为载体”,这广泛涉及艺术家技术表达和个体情感。新一代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展现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徐文涛:目前,各种流派纷呈,丰富多样,在国内随便找一位艺术家都能找到现代主义画面的影子,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规划下一步的突破点。仅仅通过风格形式来评判一个画家是远远不够的。我曾看过一篇关于波洛克的评论,其中提到他强调艺术家的原始本能。艺术家都通过本能进行创作,这种信息的流动将塑造其独特的风格。因此,在绘画的未来发展中,我认为除了绘画语言本身,可能还需要关注一些边缘性因素。后现代艺术为绘画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在美术馆参观时,曾从远处看到一幅非常抽象的作品,初步印象是一副漂亮的灰色抽象画。然而,走近一看,它竟然是由消防栓的管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基于现代绘画理念的作品,但其创作过程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关联性,这为绘画艺术开辟了另一个通道,即强调作品的时间性和过程性。当然,这只是绘画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些艺术家可能会在作品未完成时选择停止,转而关注作品的其他方面。这种策略和方法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即不同人的身份经历和感受将影响其对作品的解读。因此,在讨论绘画语言时,我们需要关注语言和绘画之外的方式,如空间的呈现方式以及与材料之间的拓展方式,这些方面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突破点。
蓝庆伟:沈沐阳刚才提到的“交给观众”观点,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相通,取决于每位观众的社会经历和认知,不必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另外,我非常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接下来我对各位老师的发言做一个总结。
何老师从时代性、个案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性。李邦耀老师则以历史性和对比性的角度,作为在武汉和广州有丰富艺术经历的艺术家,对西南的川美进行了独到的评判。石磊老师和江衡老师则从个人实验性和创造性的角度,分享了不断学习和自我改变的重要。
沈沐阳 文明往事——喜剧演员的盲区
布面综合材料 120x90cm 2022年
蓝庆伟:与此同时,我深感我们一生中会经历许多挑战,而最难的一关往往是自己。这一关比任何挑战都更为艰难。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作品并不是在与宏大的时代或资本对抗,而是在与自我挑战。对于越早成名的艺术家来说,每一步的转变都会伴随着更大的舆论和社会压力。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且还需要将作品呈现给社会进行评判。这是一个非常困难但又极其必要的过程。
邓箭今老师提到了勇气,当时代选择你时,它不会提前告知或征求你的意见。邓老师是从中国年轻一代的面貌出发,提出了这一观点,实际上他表达的是一个如何保持实验的态势和直面时代的勇气。沈沐阳表示,他完成一幅画后常觉得并不满意。我相信很多艺术家都有过类似的体验,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否定,以追求新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海清的经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最初是画家,后来尝试过行为艺术,然后又回归绘画。李邦耀老师刚刚提到行为艺术,我认为行为艺术与绘画一样是门槛低、要求高的专业。所不同的是,绘画可能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自我审美过程。
——文字源自“绘画作为语言”学术对谈的录音整理(节选)
沈沐阳 博弈论——寝食难安
布面综合材料 180x150cm 2023年
1994年生于浙江,先后毕业于中国美院附中和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7年获学士学位,2021年硕士学位),在绘画的技术、素养和观念 研究方面都具备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思考,注重绘画的本体研究和视觉 拓变。他的作品中带有一种视觉投射机制,人物或真实历史物件的张力 被限制在一些细微的动态中,并没有过于夸张地释放,用“近似某物” 图像激活观者内心的本位图腾,是对层见迭出机械复制的揶揄和再创造。
Born in Zhejiang in 1994, he graduated from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the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the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2017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2021). There is a visual projection mechanism in his works, in which the tension of characters or real historical objects is limited to some subtle dynamics, and is not released too exaggeratedly, activating the original totem in the viewer's heart with the image of "approximating something", which is a ridicule and re-creation of the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of layers.
个展
2024
思维实验,觀空间、ATTN,中国 广州
2022
仿生局,蓝顶美术馆,中国 成都
2019
异如平常,新星星美术馆,中国 南京
2017
景观狂想曲,长江当代美术馆,中国 重庆
思维实验——沈沐阳个展
Thought Experience
Shen Muyang Solo Exhibition